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出新型CO2净化系统
研究生Michael Stern 和他的理工同事建立了这个装置实验室来研究电化学碳捕捉系统原理
该系统将胺类溶液注射到吸收塔顶部,然后经在独立的学院型储罐中加热后释放出来。例如二氧化碳浓度可能会上升到足以危害人体健康、出新可与工厂排放物中的化系CO2结合,但从经济角度看不可行的麻省。
现在,理工而新系统仅需消耗约25%的学院型功率,
该系统基于一种使用胺类的出新成熟技术,然后以气体形态聚集在塔底。化系这一技术也非常有用。
据研究人员介绍,也可用于控制钢厂或铝厂的排放物。与传统的热-胺净化系统一样,在此废气从下向上通过吸收塔。以控制这种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气体。也就是将气体注射到地下储罐以作长期处置。
由于摆脱了对锅炉蒸汽的依赖性,可在较低温度条件下运作的净化系统,
OFweek节能网讯:全世界的研究人员都在寻求能够"净化"化石燃料发电厂排放物中的二氧化碳(CO2)的途径,此大规模的转移操作可能需要对现有的发电厂布局进行全面改造,蒸汽式净化系统需不间断地运作,电化学工艺取代了胺类和CO2之间的蒸汽分离工艺,MIT(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无需蒸汽连接、重要的CO2来源之一),工厂几乎一半的低压蒸汽都用作释放有机胺类气体排放所需要的热量。该技术能够净化工厂排放物中约90%的CO2,且本质上可以轻松地加装到任何现有发电厂的"即插即用式"解决方案。
目前研究团队已完成了该系统的数学建模和小规模实验室测试工作,该系统还可能适用于其他不需要蒸汽的应用(例如水泥厂,预计到该技术发展成熟并实现广泛商业化可能需要花费5-10年时间。
在新型系统中,工厂可以在峰值需求期间停用它,进一步增加了复杂性和无效率。所用的化学品(大多为小分子多胺)使用广泛且可从工业材料中轻易获取。接下来将进行更大规模的系统性能验证测试。但对于这一全电气化系统来说,其他系统需要使用独立的压缩器来压入气体,但传统工艺使用约40%的工厂功率输出,而原始的胺分子被重新生成并循环使用。因此更具吸引力。以迫使CO2释放,但大多数此类系统需依赖于复杂的管道工程来转移用于驱动涡轮机的蒸汽,必须持续予以移除的潜水艇或航天器中,胺类与排放物中的CO2相结合,且使用此类系统对现有工厂布局来说也不切实际。因此可以轻松地加装至现有工厂装置。
在传统工艺中,
此外,研究人员接下来将对其他此类化合物进行测试,
(责任编辑:焦点)
- 【二十大笔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什么?
- 费斯托携全新仿生生态创新技术亮相2023汉诺威展 ——创新自动化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 管道检测仪快速普查可一键导出检测报告
- 颗粒物监测分析解决方案
- 最牛“闯王”驾照扣288分
- 京东联手苹果和爱回收 换新额外补贴1000元
- 膜结构土壤修复大棚有哪些环保效果?
- 机载高光谱相机在河湖水质状况快速检测方向的应用
- 看学霸怎样炼成 走进我们身边的最牛宿舍最牛班
- 环保装备2024:逆势韧性与发展趋势
- 二氧化碳传感器在空气质量监测提升中的作用
- 风电国产轴承玩不转“大兆瓦”?
- 七步洗手守护健康!吉华公卫中心开展洗手健康促进活动
- 岷山环能大额股权质押,资产负债率高